2025-08-17 浏览人数:25次
黄莽著《诗词五声与五音的关系》出版在《以微见性》集中,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出版,ISBN9788990350991。
关于五声调是来源中华传统文化五行有关,继而产生五音。而五音的和谐运用,诗词就有了音律,可歌可咏。诗词创作中平仄只是简单的解决了诗词格律问题,但实则解决不了诗词音律的问题。特别是在填词中,领字,顿句等。这也是为何填词以李清照、欧阳修、晏殊、柳永等位正体的原因。还有关于诗词可以三仄, 但必须是三个不同的音才可以。如果诗上上去,去去上,肯定不对, 唯有,入上去,上去入,去入上是对的,例如: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”
乐律上的五声就是五音。在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个音级中,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,商、角、徵、羽也可作为第一级音。如以宫作为第一级音,则五声音阶为:宫(1)、商(2)、角(3)、徵(5)、羽(6);如以徵为第一级音,五声音阶则为:徵(5)、羽(6)、宫(1)、商(2)、角(3);以此类推。
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,调式就不同。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,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;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,商为主音,其余类推。这样,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。同样,七声音阶也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。
古乐调分为宫(C)、商(D)、角(E)、变徵(F)、徵(G)、羽(A)、变宫(B)七种。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,声调悲凉。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,比变徵音短,能表现冰冷的情绪。如《战国策.燕策》:“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,为变徵之声,士皆垂泪涕泣。又前而为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’复为慷慨羽声,士皆瞠目,发尽上指冠。”如岳飞的《满江红》E调,双调九十三字,前阕四仄韵,后句五仄韵,前阕五六句,后阕七八句要对仗,例用入声韵脚。所展现出来的是激切忧愤。南宋姜夔始用平声韵,但用者为数不多。
五音在诗词创作中产生的音律同样是大药,有忧愁、悲愤、激扬、欢快等。这些都和我们传统文化五行息息相关。
《灵枢·五音五味篇》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篇》和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四篇则将五音与世界、个人、五脏乃至于五时、五色、五谷、五畜、五果、五味的联系作了辩证的论述和分析。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记载:“肝主目,在音为角;心主舌,在音为徵;脾主口,在音为宫;肺主鼻,在音为商;肾主耳,在音为羽。”即角(肝)、徵(心)、宫(脾)、商(肺)、羽(肾)。将宫、徵、角、商、羽五音通过五行属性与喜、忧、怒、悲、怯五种人类情绪连在一起。
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中还记载:“东方生风,在音为角;南方生热,在音为徵;中央生湿,在音为宫,西方生躁,在音为商;北方生寒,在音为羽。”认为通过五行与五方、五色、五味及相应的自然变化相联系形成了音乐与自然界的统一。《灵枢·邪客》讲到“天有五音,人有五脏;天有六律,人有六腑。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”。
在治疗上,《黄帝内经》将五音和脏腑的配属关系用于临床,五音归属于五行,内应于五志,五脏可以影响五音,反之亦可通过五音调节五脏功能,即通过与五脏同样情调的音乐达到情感的宣泄和平衡,显然《黄帝内经》关于“五音应五脏”的论述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治疗最早的理论基础。
《灵枢·邪客》指出:“肝属木,在音为角,在志为怒;心属火,在音为徵,在志为喜;脾属土,在音为宫,在志为思;肺属金,在音为商,在志为忧;肾属水,在音为羽,在志为恐。”角、徵、宫、商、羽五音也由此被称为“天五行”。
“五脏相音,可以意识”,在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就明确提出了五音与人体五脏相互关联。五音声母的发生部位在唇、舌、齿、牙、喉。《灵枢·忧患无言》曰:“喉咙者,气之所以上下者也。会厌者,音声之户也。口唇者,音声之扇也。舌者,音声之机也。”说明喉咙、口腔是发声的主要器官。而五脏通过经络与喉咙、口腔紧密相连,五脏的气血充盈、气机调畅是发出各种声音的先决条件,即“五脏外发五音”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乐书》中曾提到“音乐者,所以动荡血脉,通畅精神而和正心”,音乐感受于心,心主神明,聆听音乐,通过产生的精神意识活动来调节各个脏器的功能,即“五音内动五脏”。
五音如何调试五脏,中医五音疗法认为,五音对五脏,五脏系五行,将三者相融,通过闻五音,从而调适五脏。《管子·地员》中提到:“凡听徵,如负豕觉而骇;凡听羽,如马鸣在野;凡听宫,如牛鸣窌中;凡听商,如离群羊;凡听角,如雉登木以鸣。”形象地描绘出了五音的意象,体现了其专有的特色。五行学说根据五脏的生理节律,以五音调为基础,可配合选择不同乐器所施不同调式的乐曲以调节自己的身心。如有学者指出,“宫为脾之音,可用宫音之亢奋使之愤怒,以治过思;商为肺之音,可用商音之欢快使之高兴,以治过忧。”音乐引起人的身体器官的共振,通过音乐的频率、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,可引起内心变化,将情感激发,适度的感情变化,又能相应地调节对应的脏腑功能。
徵音(5-So)为主的徵调式乐曲,躁急热烈如火,节奏欢快,宜用笛奏,舒心。
羽音(6-La)为主的羽调式乐曲,苍凉淡荡如水,风格清纯,与琴音调,补肾。
宫音(1-Do)为主的宫调式乐曲,浑和厚重如土,旋律悠扬,应当吹笙,健脾。
商音(2-Re)为主的商调式乐曲,悲壮铿锵如金,曲风高亢,适弹古筝,润肺。
角音(3-Mi)为主的角调式乐曲,圆长清脆如木,曲调亲切,可伴箫声,养肝。
《晋书·乐志》“是以闻其宫声,使人温良而宽大;闻其商声,使人方廉而好义;闻其角声,使人倾隐而仁爱;闻其徵声,使人乐养而好使;闻其羽声,使人恭俭而好礼。”《乐记·乐本篇》 “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;声相应,故生变;变成方,谓之音;比音而乐之,及干戚羽旄,谓之乐。乐者,音之所由生也,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。”
五音在诗词创作讲究格律,还要择韵等。其中产生的音律同样是大药,有忧愁、悲愤、激扬、欢快等。这些都和我们传统文化五行息息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