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介:
南郭居士,本名郭军,陇南市武都工作,籍贯徽县。著有《南郭词文》,并获第三届“中国金融文学奖”诗歌提名奖。合编有《雪藻兰襟精华诗词》、《清韵十二家》、《临屏精华诗词赏析》等诗词选集。获“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”现代诗入围奖。作品入编第四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。被全国诗词家神州行组委会授予“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诗词家”及“新时代诗书人家”称号。系中国诗歌学会、中华诗词学会、中国金融作家协会、《诗刊》子曰诗社会员,陇南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,中华文化旅游诗词学会常务理事,《成州文学》顾问,雪藻兰襟诗词终审主编。原精品文化论坛总编,原《中国诗歌报》诗词创研中心副主编。
往事越千年之诗话曹操
◎南郭居士
“往事越千年,魏武挥鞭,东临碣石有遗篇。”这是子任先生描写曹操的诗句。1954年夏天,先生在距昌黎碣石山较近的北戴河海滨避暑时,在“大雨落幽燕”之际,写下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。其中“东临碣石有遗篇”即指著名的《观沧海》。
《观沧海》是一首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四言诗,写作的历史大背景发生在公元207年。曹操取得官渡之战重大胜利之后的几年里,他踌躇满志,率领大军北上,继续追歼袁绍残部,五月誓师北伐,七月出卢龙寨,临碣石山。他跃马挥鞭,登山观海,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:
观沧海
[汉]曹操
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
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
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
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。
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《三国演义》小说中,小时候最崇拜的是人关羽,最喜爱的是张飞,听大人们讲的最多的是诸葛亮。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渐渐发现,最感兴趣的却竟然是曹操!为什么?思来想去,原来,大概是因为喜欢他还是个文人,而那些谋士,比如诸葛亮、徐庶、庞统等等呢,也算不上纯粹文人吧,虽然有曹植,孔融,卓文君等,但在演义中算配角都有点勉强,也就只能喜欢曹操了。
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”也不知自己算不算文人,但一想到曹公,其《短歌行》中的诗句不由自主就从脑海中冒出来。
然而,纵观许多历代文人评价关于曹操的诗句,却判若两样。
心非禅代荀文若,目识奸雄许子将。
身苟未亡终篡汉,不知何德比文王。
这是宋代诗人于石写的题为《曹操》的一首绝句。也许是受忠君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吧,历史上描写曹操的多数都是此类极具批判性质的论调,诸如“身后三分闰,生前百诈劳”、“阿瞒才力雄如虎,到头却作痴儿语”、“生前欺天绝汉统,死后欺人设疑冢”之类,许多都把曹操说得奸诈无德,一无是处。在下虽不才,更不能和古人比,但最近也写了一首同名诗,略表个人的一点看法。
七律·曹操
◎南郭居士
霸业无分帝与臣,风流堪数武和文。
雄威一振从官渡,沧海东临藐水云。
诏令诸侯挟天子,筑台邺下号三军。
忠奸敢问凭谁说?魏武挥鞭后世闻。
当然,并不是所有人对待曹操都那样狭隘到近乎刻薄,毕竟还是有古人较为客观地评价他的。比如明代文学家,“竟陵派”领袖钟惺的《邺中歌》,是用来怀念曹操的,《三国演义》中还引用作曹操之死的注解。其诗中的“雄谋韵事与文心,君臣兄弟而父子”便是诗中的“异人”曹操,评其“功首罪魁非两人,遗臭流芳本一身。”同时嘲笑哪些妄议曹操之人为“书生轻议冢中人,冢中笑尔书生气。”
邺中歌
[明]钟惺
邺则邺城水漳水,定有异人从此起。
雄谋韵事与文心,君臣兄弟而父子。
英雄未有俗胸中,出没岂随人眼底?
功首罪魁非两人,遗臭流芳本一身。
文章有神霸有气,岂能苟尔化为群?
横流筑台距太行,气与理势相低昂。
安有斯人不作逆,小不为霸大不王?
霸王降作儿女鸣,无可奈何中不平。
向帐明知非有益,分香未可谓无情。
呜呼!
古人作事无巨细,寂寞豪华皆有意。
书生轻议冢中人,冢中笑尔书生气!
该诗的前部大开大阖,写曹操大雄大奸,也赞扬了曹操“文章有神霸有气,岂能苟尔化为群?横流筑台距太行,气与理势相低昂。”后部的“向帐明知非有益,分香未可谓无情”上下联中,还透露两个在他临死之前的细节:其一是“向帐”。晋朝陆机《吊魏武帝文并序》所记:曹操临终对季豹说:“吾婕妤伎人,皆著铜爵(雀)台。于台堂上施八尺床、穗帐、朝晡上脯之属,月朝十五,辄向帐作伎,汝等时登台,望吾西陵墓田。”另一个是“分香”。“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,分赐诸侍,且嘱曰:‘吾死以后,汝等须勤习女工,多造丝履,卖之可以得钱自给。’”诗人借这两个典故刻画了曹操的小情小意,临终之时流露出普通人的儿女情长。
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”曹操极具人文情怀,他精兵法,善诗歌,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,并反映汉末人民生活的苦难,气魄雄伟,慷慨悲凉。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,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,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鲁迅评价其为“改造文章的祖师”。
当然除了文艺之外,曹操的历史功绩更是无法埋没的。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征讨四方,对内消灭二袁、吕布、刘表、马超、韩遂等割据势力,对外降服南匈奴、乌桓、鲜卑等,统一了中国北方,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,扩大屯田、兴修水利、奖励农桑、重视手工业、安置流亡人口、实行“租调制”,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、经济出现转机。
大雨落幽燕,白浪滔天,秦皇岛外打鱼船。一片汪洋都不见,知向谁边?
往事越千年,魏武挥鞭,东临碣石有遗篇。萧瑟秋风今又是,换了人间。
子任先生这首著名的《浪淘沙·北戴河》,其中对曹操的描述是持肯定和赞扬态度的。他说过:“看待历史人物,汲取知识,不能人云亦云,许多人物,以及世间万物,非此即彼、非黑即白的观点是行不通的。”这句话应用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也是最适应的。其实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,政治渐见清明,经济逐步恢复,阶级压迫稍有减轻,社会风气有所好转。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具有积极的作用。
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”曹操乃一代天骄,“外定武功,内兴文学”。其雄才大略,赫赫功绩,狡诈权变,残忍自私,雄中有奸,奸中有雄,奸和雄总是互相交合着,“遗臭流芳本一身”,构成了曹操活生生的性格。这其实是目前多数人公认的对曹操的评价,但我仍然认为,这还是受了《邺中歌》及一些历史评价的影响,主要就是“遗臭流芳本一身”这句,其实流芳是应该的,但遗臭似乎就重了点,这大抵还是受了封建专治思想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,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皇权不忠。
作为汉朝的一个臣子,二十岁便举孝廉,执法亦分外严格,从刺杀董卓就可看出来,曹操当时是有救国之心的。少时聪慧有心计,一心扶汉思报国,历经几次周折后,名声和威望便显赫起来。但随着时势的变化,曹操改变了自己对待朝廷的态度,因为他对汉室失去了信心,才有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想法,也完全按照这个方针实施了,虽说时势造英雄,但这种性格的转变,却使曹操成了历史上遭质疑最多的人物之一。
“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腾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。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”曹操这首《龟虽寿》,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、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,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,给文坛带来自由活跃的空气。他"外定武功,内兴文学",身边聚集了"建安七子"等一大批有远大抱负的文人。该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曹操平定乌桓叛乱、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,南下征讨荆、吴之前。这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,不由发出了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的无限感慨。
曹操的书法也很有造诣,只是他的政治声名掩盖了其书法之名。唐代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称曹操“尤工章草,雄逸绝伦”,赞其章草作品为“妙品”。西晋张华在《博物志》中称:“汉世,安平崔瑗、瑗子寔、弘农张芝、芝弟昶并善草书,而太祖亚之。”认为曹操书法仅次于东汉草书“亚圣”张昶。南朝庾肩吾在《书品》中,把曹操书法列入中中之品,称其“隶墨雄瞻”。可惜历经千年历史风雨,如今唯一能见到的曹操手书真迹只有隶书《衮雪》了。
雄才伟略、文武双全,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同时也是书法家。这就是曹操,人们都认为他就是皇帝了,只不过他自己没有承认罢了。其实他担任东汉丞相,后加封魏王,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,去世后谥号为武王,其子曹丕称帝后,追尊为武皇帝,庙号太祖。对曹操的评价,笔者是持肯定态度的,曾作过一首诗,就作为本文结尾吧。
乱世曹操
◎南郭居士
肚里撑船
也藏奸诈
代价之一,被涂成了白脸
华容道三笑
点出的不是秋香
青龙偃月刀
手下留情
不杀知遇之人
红脸的人就成了神
东临沧海
要的岂是三分天下
伐黄巾,诛讨董,奉天子,令诸侯
一切皆可杀
杀出个千秋霸业
杀了华佗
唯一杀不死的
是神医
军威霸气,相府歌舞,煮酒谈笑
只管把白脸唱到底
长路漫漫,短歌而行
握一支笔,可以咏志
藏一把刀,笑到最后
往事千年
望梅止渴,便省得好多口水
英雄、奸雄、枭雄
任评说
|